COPYRIGHT?廣州慧正雲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来源:慧正資訊 2025-05-07 17:35
2025年2月18日,德國工業巨頭西格裏碳素(SGLCarbon)宣布啓動碳纖維業務部門的全面重組計劃。短短三個月後,該集團于5月5日公布了一項重大決策:關閉其位于葡萄牙拉夫拉迪奧(Lavradio)的碳纖維及前體材料生産基地。這一決定不僅標志著歐洲碳纖維制造業的進一步收縮,也折射出全球産業鏈競爭格局下歐洲工業的深層困境。
Lavradio工廠的落幕:曆史與現實的割裂
拉夫拉迪奧工廠是西格裏碳素全球碳纖維業務七大生産基地之一,擁有250名員工,主營丙烯酸纖維(PAN原絲)和碳纖維前體的生産。作爲歐洲僅存的腈綸制造商之一,該工廠曾憑借技術積澱在歐洲産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其曆史使命終因市場環境的劇變而終結。
根據計劃,工廠將于2025年6月停止生産,並在2026年底前完成全面關停。首階段裁員將波及190名員工,西格裏碳素承諾將“與利益相關者協商”處理後續事宜,但未透露具體補償方案。
關閉背後的三重壓力
一是需求萎缩与价格崩塌。欧洲市场对碳纖維及前体材料的需求近年来持续下滑,叠加全球产能过剩(尤其是亚洲企业的快速扩张),导致産品价格大幅下跌。西格里碳素在公告中直言:“纤维産品的制造成本无法与亚洲竞争,而欧洲市场复苏无望。”
二是能源成本的結構性劣勢。歐洲高昂的能源成本(尤其是俄烏沖突後的電價飙升)進一步削弱了本土制造業的競爭力。拉夫拉迪奧工廠的丙烯酸纖維生産屬能源密集型環節,相較亞洲同行,其成本劣勢難以逆轉。
三是戰略收縮聚焦核心業務。西格裏碳素近年來持續剝離非核心資産,此次關閉是重組計劃的關鍵一步。碳纖維業務部門2024年虧損達數億歐元,管理層強調必須“止血”以保護集團整體利益。
歐洲碳纖維産業的困境與反思
拉夫拉迪奧工廠的關閉並非孤例。過去五年間,歐洲多國碳纖維企業因成本壓力和亞洲競爭陸續減産或退出。據歐洲複合材料工業協會(EuCIA)統計,歐洲碳纖維産能占比已從2015年的35%降至2024年的不足15%。
行業症結:
産業鏈斷層:歐洲缺乏完整的碳纖維上遊原料(如丙烯腈)供應體系,依賴進口推高成本。
政策支持不足:相較于亞洲國家通過補貼、稅收優惠扶持本土企業,歐洲綠色轉型政策更側重下遊應用(如風電、氫能),對材料端投入有限。
技術路線單一:歐洲企業長期聚焦航空航天級高端碳纖維,但該領域需求增長緩慢,而亞洲在工業級碳纖維的規模化生産上占據絕對優勢。
管理層的抉擇與爭議
西格裏碳素首席執行官安德烈亞斯·克萊因(AndreasKlein)坦言:“關閉決定極其艱難,但拉夫拉迪奧工廠的持續虧損已危及集團生存。”然而,這一舉措引發歐洲業界爭議。
支持者認爲在全球化競爭下,歐洲必須放棄“全産業鏈”執念,專注高附加值環節(如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研發與應用)。而反對者則警告稱核心原材料産能外遷將加劇歐洲工業“空心化”,威脅國防、新能源等戰略産業的供應鏈安全。
未來:重組之路何去何從?
西格裏碳素表示,碳纖維業務部的重組仍在進行中,其余六座工廠的命運將根據“盈利潛力評估”逐一決定。可能的路徑包括産能轉移,將部分生産線遷至能源成本更低的北美或亞洲。
技術升級:轉向高模量碳纖維等細分領域,避開與亞洲企業的直接競爭。
另外則是尋求合作與出售,尋求與下遊企業(如寶馬、空客)的深度綁定,或引入戰略投資者分擔風險。
歐洲工業轉型的陣痛
拉夫拉迪奧工廠的關閉,是歐洲傳統制造業在全球化變局與能源危機中艱難求存的縮影。當“綠色轉型”口號遭遇經濟現實,如何在開放競爭與産業自主性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爲歐洲政策制定者和企業家的長期課題。西格裏碳素的重組或許只是這場浪潮中的第一朵浪花,更大的風暴可能尚未到來。
推荐産品更多>>
最新求購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體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