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雲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来源:慧正資訊 2025-04-24 09:47
4月15日-18日,在CHINAPLAS2025國際橡塑展上,全球領先的材料科學公司陶氏公司攜40余項創新解決方案重磅登場。陶氏公司此次再次展示加速循環經濟、提升材料性能以及賦能新一代包裝的創新成果。
橡塑展期间,陶氏公司包装与特种塑料业务部亚太区技术总监吴昶和陶氏公司包装与特种塑料业务部亚太区可持续发展资深业务总监肖科达,与众多媒體展开深度交流,分享了陶氏公司在创新産品技术、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市场布局等方面的重要成果与规划。
陶氏公司作爲全球領先的材料科學企業,總部位于美國,2024年銷售額達43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3萬多名員工、91個生産基地和十多個研發中心。中國市場是其除美國之外的第一大海外市場,陶氏公司在中國構建了從生産、銷售到服務、技術研發的一體化産業流程,足見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
包装与特种塑料部门是陶氏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包装、消费品等多个领域。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陶氏公司积极响应,推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在産品设计源头,遵循Reduce(减量)、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回收)的3R原则。以包装领域为例,推动从硬塑包装向软塑包装转变,挖掘包装减重潜力;在材料创新上,突破多重复合材质难题,采用单一聚烯烃或PE材质,提升包装的易回收性。
技術創新:從單一性能到系統化可持續設計
陶氏公司在展會上推出近40項創新技術,覆蓋包裝、汽車、回收等多個領域。其中,單一材質包裝解決方案成爲焦點。針對傳統多層複合膜回收難題,陶氏公司通過研發單一聚乙烯材質,結合薄型鍍鋁結構與新型熱封材料,在保證阻隔性能的同時實現100%可回收。吳昶指出:“輕量化已從簡單的減重演變爲對材料效率、加工適配性及循環能力的綜合考量。”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陶氏公司推出的POE(聚烯烴彈性體)人造革顛覆行業認知。該材料解決了淺色內飾易發黃、VOC排放及低溫脆化等痛點,並通過漠河-30℃極寒測試驗證可靠性。吳昶強調:“材料創新需與座椅3D空氣纖維技術等産業鏈環節深度協同,才能實現從實驗室到量産的快速轉化。”
循環經濟:構建“可追溯”閉環,破解軟包裝回收困局
面对中国软包装回收率不足9%的挑战,陶氏公司提出“设计即再生”理念。其与合作伙伴开发的全程可追溯消费后再生树脂(REVOLOOP™),通过区块链与AI技术,实现从回收到再生的全链路数据透明。该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塑料从收集、运输、分拣到再生利用的全流程追踪。消费者扫描瓶身二维码即可追溯塑料“前世今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推动了塑料回收的可视化发展,还增强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润滑油瓶、行李箱等産品。
肖科达分享了双重回收策略:机械回收处理高纯度废弃物,碳足迹较原生料降低2/3;化学回收则将复杂废塑料裂解为分子级原料,满足食品接触等高要求场景。此外,陶氏生物基産品采用地沟油等非粮废弃物,避免与食物链竞争。
本土化戰略:中國成全球可持續創新策源地
中國作爲陶氏公司除美國外的最大海外市場,正從“技術追隨者”轉變爲“方案輸出者”。肖科達透露,本次展出的高性能膜類專用再生樹脂、可追溯平台均爲中國首發,其背後是本土合作夥伴在數據基建、反饋速度上的獨特優勢。“中國回收體系完備,政策執行力強,爲高值化循環提供試驗田。”他表示。
陶氏公司在華布局涵蓋研發、生産、合作生態構建:上海張江研發中心推動材料與數字化結合;與立白、寶潔等品牌共創單一材質包裝,使洗衣液瓶回收率提升至行業標杆水平;聯合GRPG(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制定標准,推動軟塑包裝回收産業鏈成型。
淨零雄心:技術重構生産,目標2030年減排500萬噸
陶氏公司在加拿大建設的全球首個百萬噸級淨零聚乙烯基地,整合氫能、碳捕捉等前沿技術,成爲其2050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落子。肖科達表示:“該模式將向全球生産基地複制,目標2030年産能提升20%的同時減排15%(相當于500萬噸二氧化碳)。”
爲實現這一目標,陶氏公司推行“三角平衡”原則——性能、成本、可持續性缺一不可。例如,其高性能再生樹脂通過增強劑與一步法工藝優化,在吹膜應用中兼顧光學性能與成本競爭力。
行業啓示:可持續需成爲“商業本能”
陶氏公司的实践揭示:循环经济绝非单点突破,而是设计、回收、政策、消费意识的系统革命。当品牌商愿为可追溯材料支付溢价,回收企业能靠高值化産品盈利,消费者通过扫码获得参与感时,可持续才能真正融入商业基因。正如吴昶所言:“降碳不是选择题,而是保持竞争力的必修课。”
陶氏公司在包裝與特種塑料領域,正以創新爲動力,以合作爲橋梁,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爲行業發展和環境保護貢獻力量,也爲未來材料科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推荐産品更多>>
最新求購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體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