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雲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來源:AMI埃米空間 2025-01-14 10:59
新材料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是國家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産業方向。
2024年新材料産業共收錄投融資事件總計397項,同比2023年增長33.2%,投資額爲440億元,同比2023年增長7.3%,新材料産業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
01月/季度投資概況
從2024年新材料産業月度和季度的投資數據來看,2024年下半年投資熱度不斷升高。
四季度投資項目數和投資額爲136項和218億元,較三季度分別增長34.6%和141%。
一方面年底是投資決策的高發期,另一方面,新材料産業在政策引導下,新材料的重要程度已經成爲産業共識,新材料賽道的投資熱度不斷提升。
02投資階段分析
新材料産業各階段的項目數及投資額比例可以看出,戰略投資/收購、天使/種子輪、A輪階段的項目數占比最大,投資額方面,資金投向戰略/收購投資、A輪、B輪階段最多。
2024年9月24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簡稱“並購六條”)。並購六條: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質生産力方向轉型升級、鼓勵上市公司加強産業整合、進一步提高監管包容度、提升重組市場交易效率、提升中介機構服務水平和依法加強監管。在並購六條的推動下,上市公司頻頻跨界並購。新材料領域是備受關注的並購標的,新材料通常是生産企業的上遊,部分大型企業根據業務發展並購上遊企業,優化資源,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也有看好未來該領域的發展,共同擠進該賽道,如新能源材料、半導體材料是並購的熱點領域。2024年材料領域的並購包括甯波富邦並購甯波電工布局低壓電器領域接觸材料;上海新陽並購新盈電子;墨龍股份並購壽光懋隆布局能源裝備新材料;矽寶科技並購嘉好股份布局壓敏膠;華海誠科並購華威電子布局半導體及集成電路封裝材料;嶽陽林紙並購駿泰新材料、萬盛股份並購熵能新材、科茂股份並購萬林材料、正泰新能源並購鴻新新能源等。
03區域特征分析
從新材料産業投資各地區的項目數來看,與23年類似,江蘇、浙江、廣東、上海、北京的投資額和項目數位居前列。
广东省投资额为年度最高,主要与光启技术2024年完成77亿元战略融资有关。据悉光启技术的超材料特种功能结构件已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电子装备、舰艇制造、无人驾驶飞行器、智能汽车等多个先进制造领域,在2023年全球超材料核心厂商中,光启技术以12.38%的全球市占率位列第一,该企业凭借其“超材料特种功能结构件”産品荣获“2024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04細分領域分析
2024年,投資熱點聚焦在新能源材料、半導體材料、先進複合高分子材料、特種功能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合成生物材料等,部分新材料産業服務也獲得投資。其中新能源領域的投資項目數最多,先進複合高分子材料領域投資額最大。
(1)新能源材料2024年新能源材料領域獲得投資的企業有:安泰創明、大潮炭能、固理新能源、國科領纖、漢丞科技、江海股份、諾康石墨、氫輝能源、三噸锂業、四川恒聖、物科金矽、中鈉時代、海德氫能、太藍新能源、浦士達、炘皓新能源、新源動力、英鈉新能源、星恒電源、超鈉新能、長篙新材等,涉及锂電材料、固態電池、鈉電、氫能等,投資項目數百余個,投資額超百億元。2024年,在外部環境日益複雜的形勢下,我國新能源産業自立自強,強化創新驅動,不斷增強産業韌性,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持續領跑全球。2024年Q3度,中國汽車市場經曆了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轉折點——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比首次突破了50%大關。2024年可謂低空經濟發展元年,今年初,低空經濟首次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2026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新能源電池也是低空經濟的核心驅動因素,推動對高效儲能材料、輕量化材料、環境適應材料、智能/通信材料的發展。
(2)半導體及先進陶瓷材料我國半導體産業在2021年産值首次突破一萬億人民幣,盡管與國際領先水平尚有距離,特別是在核心芯片、設備和材料領域。新興行業如新能源汽車和AI的崛起,顯著推動了對半導體的需求增長。面對國際環境的挑戰,我國正積極構建內循環體系並參與全球競爭,力求實現內外雙循環的發展戰略。爲加速核心技術的突破,我國需支持高門檻項目,推動産業並購整合,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逐步實現産業鏈自主可控。半導體領域的創業者需要保持創業初心,做好長期主義准備,以應對行業的周期性波動。投資機構應深化服務意識,深度賦能企業,助力其穿越周期。投資領域仍以關注國産替代和産業升級。中國在應用和系統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涉及新能源、人工智能以及先進封裝工藝、設備、材料和零部件等行業應用,是推動産業發展的關鍵力量。
2024年,半導體産業鏈共計498家企業獲得投資,與材料相關的企業有123家,占半導體産業鏈投資項目數的24.7%。其中,碳化矽材料相關企業27家,氮化镓企業12家。其他如外延材料、抛光材料、PCB基板材料、高端化合物半導體、半導體熱沈材料、熱電材料、電致變色半導體材料、半導體級單晶矽等材料均獲得投資。
先进陶瓷材料作为重要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其独特的性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高端装备等新兴战略产业和国防工业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重点産品应用发展迅速。
因篇幅限制,本文僅展示埃米空間梳理的2024年先進陶瓷領域融資企業列表。
(3)先進複合材料複合材料具有輕量化、高強度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綠色環保等優良特性,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航空航天、軌道交通以及風電新能源等領域。近年來,隨著下遊産業快速發展,複合材料市場需求持續增長,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中商産業研究院分析預測,2024年全球複合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988.8億美元,2024年中國複合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2561億元。
從2024年的投資項目來看,從航空航天領域到汽車制造,從醫療保健到建築工程,複合材料的重要性無處不在,纖維增強複合材料、低碳聚合物材料、聚酰亞胺、先進功能膜材料、高分子吸附材料、低碳纖維紡織材料、環保樹脂、航空複合材料、納米聚合物、輕量化聚合物發泡材料、含氟聚酰亞胺、超材料、高端聚氨酯等材料均爲投資熱點。在航空航天領域,其輕量化特性有助于降低飛行器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增強飛行性能;在汽車制造中,複合材料可以使汽車更加輕便、堅固,降低能耗,提高安全性;在醫療保健領域,複合材料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醫療器械,爲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效果。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技術的不斷進步、政策的大力支持,爲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另一方面,行業競爭的加劇、技術創新的壓力、環保要求的提高,也給企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4)合成生物材料在中國持續加大對合成生物學的頂層布局、技術投入和政策支持的推動下,中國合成生物投融資熱度持續提升,許多項目獲得了高額融資,推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合成生物學投融資經曆了2021、2022年激增後,2023年呈下降趨勢,2024年進一步下降。
據埃米空間統計與新材料相關的合成生物學技術企業二十余家,主要有理星生物、碩泓生物、贻如生物、衍微科技、微元合成、脂禾生物、微遠生物、美琉生物、微元合成、元動生物、肆芃科技、虹摹生物等。從中國合成生物學投融資下遊應用市場來看,合成生物學在醫藥、化工能源、農業食品、日用化妝、大健康等領域的應用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05超億元投資企業列表
2024年的投資項目中,億元及以上投資項目103項,占全年項目總數的25.9%,總投資額爲375億元,占全年總投資額85.2%。
06投資機構
2024年有近600家投資機構參與新材料産業的投資,毅達資本參與的投資筆數最多。因篇幅限制,本文僅對毅達資本和深創投的投資概況進行分析,不代表任何立場。
毅達資本的2024年投資版圖主要在半導體材料、高分子材料、合金材料、特種功能材料等領域。半導體材料企業包括:微系統關鍵材料與基板集成技術及服務商成都邁科科技;鈣钛礦光伏材料企業鹑火光電;散熱材料及熱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瑞爲新材;電子特氣企業萬華電子;光電晶體材料及元器件企業飛銳特;半導體封裝核心材料制造商芯材電路;半導體設備零部件企業上海裕詩;納微米級厚度光電、壓電單晶薄膜材料晶正電子;半導體薄膜材料企業矩陣多元;其他材料企業機械密封材料和機械密封件企業伏爾肯;精密研磨及抛光材料企業中機新材;合金材料研發平台智仁景行;高分子彈性體與高功能塑料零部件企業熹賈精密;高性能輕量化聚合物發泡材料企業申賽新材料;環保領域材料及設備制造企業藍想環境。毅達資本投資筆數雖高,但單筆投資額均在數千萬,且多爲合投項目。
深创投作为深圳国资旗下基金,在新材料领域的投资笔数居第二。2024年深创投投资的领域主要为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合成生物材料等。包括工业气体领域企业宏芯气体和睿分科技;高端金属粉体材料企业众远新材料;AI蛋白质设计平台,合成生物公司分子之心;民用航空高性能金属构件与精确成形企业两航金属;高端特种金属材料生产和研发企业奇纳新材;半导体石英産品企业强华股份;OLED面板生产用核心治具精密金属掩膜版企业众凌科技;III-V族半导体衬底生产企业鑫耀半导体。深创投单笔投资额最高为3亿元投资鑫耀半导体,且为独家投资。
07總結及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新材料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领域,还是节能环保、生物医疗等新兴产业,都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据工信部预计,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CAGR)达13.5%,行业增速较快。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新材料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并且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我国新材料产业处于由中低端産品自给自足向中高端産品自主研发、进口替代的过渡阶段。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國內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扶持新材料行业发展,尽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全球优势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新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中仍大有可为。2024年,各地成立新材料产业基金,北京新材料创新优势保持领先、创新体系持续完善,900余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产业集聚态势初现。仅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12月,就有三只十亿元以上体量基金披露进展动态:“北京市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获得市政府批复设立,整体规模100亿元,将投向电子信息材料,以及绿色能源材料、特种及功能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江苏省宿迁市10亿元新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成功获批;深圳市红土新材料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登记成立,出资额22亿元。2024年投资数据表明,新材料产业2024年投资以投早、投小、大企业并购为主要特点,新材料产业早期投资依然是主流,一级市场上主要还是初创企业及小额投资。鉴于新材料高投入、高难度、高门槛以及研发周期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长的“三高三长”特点,多数投资人更倾向于早期的天使轮投资或者A轮投资,这种投资偏好也符合硬科技赛道“投早、投小、投创新”的投资逻辑。2025年,随着产业需求的推进,新材料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前期新材料基金的投资也将开花结果,新设立的基金也将推动新材料投资持续火热。
新材料産業的2025年,值得期待。
推荐産品更多>>
最新求購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體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